(上接第六版)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坚持制度优势,推动制度创新,是党领导人民三年抗疫的重要经验。”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冬竹代表说,从实行常态化疫情防控到调整为“乙类乙管”,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寻求最优增长路径,我们走出了一条彰显中国智慧的辩证之道。
“近年来,在注册制改革牵引下,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持续增强。”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士启代表说。
开放才能发展,合作方能共赢。
2022年,广西钦州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元,增长150.8%。今年1月,钦州港化工专用码头投入运营。虽然一季度国内外贸面临较大压力,钦州市市长王雄昌代表仍然对钦州港高速发展充满信心。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更好地打造合作竞争新优势。”王雄昌代表说。
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继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步伐;“一带一路”朋友圈扩大到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并率先批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十年来,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携手开拓新局面。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密码,也是我国这十年取得巨大成就的源源动力。”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代表说。
过去十年,格力电器用创新实现自主掌握核心技术。如今,企业拥有35项国际领先技术,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0万件,产品和服务已销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让中国高铁跑出加速度。”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江华委员,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复兴号”“时速600km高速磁浮”等科研攻关,更加深刻地懂得创新之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数据更具说服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3.9万家增至2022年的40万家,23家国家自创区、177家国家高新区迈向高质量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十年来,创新驱动发展的土壤更加深厚、广阔。
奋进高质量发展之路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鲜明定调。
前路催人奋进,仍需爬坡过坎。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越是风高浪急,越要迎难而上,越要保持战略定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浙江省工商联主席王建沂代表说。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首场“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介绍最新消息:目前我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6G研发也在路上。
“我们发布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同时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在创新环境建设、人才评价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我国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快速提升,推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根本上要靠科技创新。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见证并经历了我国科技飞速发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所长张成伟代表说,要分别从人才、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一个有蝴蝶刺绣的笔记本,一个土布缝制的玩偶。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代表带来两个“特殊”行李。“这是和贵州绣娘合作的文创产品。笔记本已卖出几千万册,很受欢迎。”
“‘指尖手艺’正转化为造富一方的‘指尖经济’。”夏华代表说,14亿多人口,4亿多人的中等收入群体,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蕴藏着无限机遇。
1月中旬,新车型亮相布鲁塞尔车展,新车订单超2万台……谈及企业出海成绩,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委员格外振奋。
“把国内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势与海外市场相结合,中国企业正大踏步走出去。”他说,“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大技术创新,加快国际产业链整合,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多作为。”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强战略谋划,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不断解决建设农业强国中遇到的新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代表说。
现代化农业需要现代化人才。
从白领辞职返乡开农机,到成长为农机使用一线的“土专家”、盘活利用3000余亩撂荒地,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沈燕芬代表深感乡村振兴提供了大舞台。
“我们这一代年轻职业农民是幸运的,赶上了时代的风口。我们不仅要会种地,还要学好农业知识、懂技术、懂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实现高质量发展。”沈燕芬代表说。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这次来参加大会,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司富春代表精心准备了一份关于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他说:“要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城市建设者,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代表带来了服务产业工人转型相关建议,为产业工人融入城镇化大潮添薪续力。
“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他说,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做好稳就业、增收入、强保障等工作。
更多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经济发展也有了更加厚实的潜力。
十年踔厉奋发,在坚持高质量发展中具备的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是我们战胜各种风险考验的坚强底气和坚实基础。
踏上新的征途,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管风云如何变幻,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中国必将在不可逆转的复兴进程中创造更大辉煌!
(记者邹伟、方问禹、姜琳、张辛欣、黄垚)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